武大图书馆事件再掀波澜:当事男生母亲回应指控,网传“反转”引热议

来源:作者:时间:2024-02-17 13:36:52
在如今信息飞速传播的互联网时代,网络热点事件的“反转”现象已司空见惯。近日,一起曾轰动一时的武汉大学图书馆事件似乎又掀起了波澜。

去年10月,一名武汉大学女生发文指控在校内图书馆遭到一名男生性骚扰,并指责学校处理不力。此事迅速占领舆论制高点,引发网友热议和对男生及学校的谴责。然而,在武汉大学对男生做出“记过处分”后,事件并未完全平息。

时隔数月,有媒体深入调查此事,当事男生的母亲也首次在网络平台发声,详细回应了事件三大核心问题,坚称儿子没有性骚扰行为,并指出女生文章中存在多处不实信息。这一回应立即引发了新一轮的全网关注和讨论,武汉大学图书馆事件疑似迎来了意想不到的反转。

“性骚扰”惹争议,双方各执一词

涉事女生公开声称遭遇“性骚扰”,激起社会广泛关注。然而,事件中的男生方面提出了截然不同的说法。男生母亲坚称,经过学校、警方等相关方面的调查,已明确表明不存在性骚扰行为。她解释称,当事男生长期患有湿疹,这种皮肤疾病会导致身体不同部位瘙痒,他有时需要隔着衣物轻挠以缓解症状。

为证实这一说法,当事男生的母亲提供了两份门诊病历作为佐证。第一份病历显示,男生在2022年1月因眼周起疹瘙痒就医,发现双眼周有淡红斑;第二份则是2023年11月的病历,显示阴囊处有潮红斑块,诊断为湿疹。此外,她还展示了与男生和医院护士关于湿疹治疗及取药的聊天记录,时间跨度涵盖事件发生前后。

当事男生的母亲表示,男生自幼患湿疹,影响包括眼周、四肢及敏感区域如大腿根部和阴囊,伴随强烈瘙痒,需持续药物治疗。然而,在女方发布的指控文章中,并未提及这一关键信息,而是将当事男生的行为直接定性为“性骚扰”。

事件引发诸多疑问:女方是否了解肖某某的湿疹情况?若不了解,得知此情况后她是否会改变立场?若事先知情却在文章中隐瞒,其背后又有何考量?这些问题的答案对于揭示事件真相至关重要。

道歉信、证人与经济赔偿言论皆有出入,真实性待查证

女方提到,在双方对峙时,有一位男性同学站出来声称目睹了男生承认的全过程,并表示愿意为此作证。然而,从女生在公众号发布的疑似证人字条来看,证人并未具体阐述其所证明的内容。

男生方面则表示,校方和警方已经找到了这位证人,并就其目击的情况进行了询问。无论是面对校方还是警方,证人都明确表示,他只看到了双方争吵的情景,但对于具体的争吵原因和细节并不十分了解。

综合双方的陈述,我们可以得出,证人确实能够证明双方在图书馆内发生了冲突,但无法证实冲突的具体原因和其他细节。如果后续有现场录音被公布,或许能够更准确地还原事件的经过。

此外,该事件中的道歉信也引发了广泛争议。女生在公众号文章中表示,由于道歉信中使用了假名且言辞含糊,因此她并不认为这是真正的道歉。

然而,从男方提供的道歉信版本来看,信中明确写有男生的姓名、学号和专业信息,并在文末留下了自己和辅导员的联系方式,这与女生所描述的留假名情况并不相符。至于女生为何在文章中隐去道歉信的开头和结尾部分信息,并指责男生使用假名,目前原因尚不明朗。

另外,女方还声称,男方当事人及其家长曾多次通过辅导员提出给予经济补偿,并提供了录音作为证据。而男方则坚决否认有过此类提议,并向辅导员求证是否曾有过这样的表述,辅导员也表示没有。关于经济补偿说法的真实性,目前仍存在疑问。

网络暴力升级,当事男生确诊PTSD创伤后应激障碍

自事件发生以来,尽管没有任何官方证据将男生定性为“性骚扰者”,他却已经历了“社会性死亡”的种种后果:被足球队微信群除名,大学生创业项目组成员纷纷撤离导致项目停滞,甚至在毛泽东思想概论课程助教身份的背景下,他在群内发言都会招来嘲讽意味的表情包回应。

男生的母亲心痛地透露:“因为遭受冤屈,我儿子在事件后出现了严重的心理创伤,包括失眠、沟通障碍、哭泣以及自杀倾向。他已被确诊为创伤后应激障碍(PTSD),每天都需要依赖精神类药物来稳定病情。”她进一步指出,儿子曾多次试图在家中跳楼轻生,为了挽救他的生命,她才决定勇敢地站出来维权。

据男生母亲提供的武汉市精神卫生中心诊断报告显示,该男生PTSD症状严重,自杀和自残行为倾向高达80%。

一位曾经教授过他的老师描述说:“他在学校主动选择了双学位课程,学习非常努力。这件事发生后,我了解到他接受了多次心理治疗,网络暴力对他的伤害真的很大。”

“那篇公众号文章让我们所有人都震惊了。根据我对他的了解,他根本不可能做出那样的事情。”男生的大学同学赵威(化名)说,“他的生活非常简单,除了学习就是去图书馆。这件事对他的影响太大了。”

随着事件的发酵,周围同学对男生的态度发生了急剧变化。赵威表示:“很多同学开始疏远他,甚至有一些完全不认识他的人也在社交媒体上议论这件事,有些言论甚至带有抹黑成分。以前和他有过节的同学更是借机煽风点火。他的姓名、照片、过去就读的学校等个人信息都被扒了出来,网络上充斥着各种不实的‘爆料’。”

这些不实信息的迅速传播甚至波及到了武汉市新洲区的一位副区长,迫使其不得不报警并公开辟谣。更为恶劣的是,有人将男生的照片恶意PS成遗照并在社交媒体上发布,这种行为无疑加剧了网络暴力的恶劣影响。

整治网络暴力,捍卫真相与公正

网络暴力,一个无处不在的隐形威胁,可能随时降临在任何人身上,包括你我。当无辜者遭受网络暴力,无处求援时,这种恐惧与无助感更是倍增。近期武汉大学图书馆事件再次敲响警钟:在舆论的狂潮中,真相往往被淹没,而网络暴力却愈演愈烈。

律师张彬彬指出,网络暴力可能构成侵犯他人名誉权、隐私权等严重违法行为,甚至可能触犯刑法。然而,目前网络暴力在法律上仍缺乏专门、明确的界定,这使得受害者维权之路困难重重。

幸运的是,国家网信办等监管部门已经开始采取行动。今年以来,网信办开展了“清朗·网络戾气整治”专项行动,针对网络暴力等突出问题进行了有力打击。同时,最高人民法院等也联合发布了相关指导意见,为依法惩治网络暴力违法犯罪提供了有力依据。

然而,法律与监管的完善仍需时日,我们不能坐等其成。在真相浮出水面之前,我们应该保持理性与克制,避免盲目跟风、恶意揣测。让子弹再飞一会儿,不是袖手旁观,而是给予调查与真相浮现的时间与空间。

网络虽虚拟,但责任不虚拟。每个人都应该为自己的言行负责,共同维护一个健康、文明、理性的网络环境。让我们携手整治网络暴力,捍卫真相与公正,让网络空间成为传播正能量、促进社会和谐的重要阵地。

中国时尚报道

上一篇:反转在即?武大图书馆事件当事人母亲回应,能否揭开真相面纱?

标签